成果培育

2025年教学成果奖申报书填报技巧与成果报告凝练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07 09:27:41 浏览次数: 【字体:

教学成果奖是对教育工作者在教学领域取得成就的高度认可,对于激励教学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为申报者提供一份详尽、实操性强的教学成果奖申报全流程攻略,涵盖教学成果报告撰写、申报材料准备及注意事项,助力申报者在 2025 年教学成果奖申报中脱颖而出。

PART.01教学成果奖申报前准备工作

一、回顾上届评奖情况:

(1)职业教育:特等奖 2 项、一等奖 70 项、二等奖 500项,共572项

 (2)高等教育(本科):特等奖 2 项、一等奖 70 项、二等奖 500项,共572项 

(3)高等教育(研究生):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35 项、二等奖 248 项,共284项

增加了奖励名额,从2018年的1356项扩大到2022年的2000项,增幅非大,达到47%。73%由“双一流”高校参与完成,非“双一流”高校占比不足30%‌

 2026年教学成果奖评奖预计会倾斜支持一线教师,不同学段对一线教师申报的占比有了明确的规定,以增加一线教师的获得感,激励广大教师产生更多更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果。   

2026年教学成果奖培育与申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依托行业优势和地域优势,充分利用教学成果奖评审的优先原则以及国家导向。同时,评选会兼顾不同类型和领域的成果,并会向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非”双一流“高校倾斜。

PART.02教学成果奖申报撰写指南

一、申报书填写:

(1)成果名称:

①成果名称要直接体现成果的学科领域和核心内容,避免空泛。②成果名称是成果相关内容的逻辑主线。③成果的相关内容必须围绕成果名称中的关键词展开,并与成果逻辑主线环环相扣,一一回应。

 

(2)完成人及团队:

①确定主持人:选择在教育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主持人,其学术地位和领导能力有助于提升申报成果的竞争力。

②挑选团队成员:成员应涵盖教学骨干、科研人员、一线教师等,确保团队具备跨学科、多层次的专业背景,以便从不同角度完善申报成果。明确各成员的分工,如资料收集、数据整理、报告撰写等。

 (3)成果简介:

①成果曾或奖励情况:获奖种类填写具体获奖名称,尽量不要空缺奖励与成果和申报人的相关性国家、省和学校填报顺序及相关性由高到低(本届省级奖列为首位)原则申报时间截止至(见评审通知)成果曾获奖励情况不包括商业性奖励

②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针对申报成果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字数不超过1000个汉字。重点要讲清楚成果的内涵(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成果的意义、成果的实施效果、效果最好要联系学生发展、有定量表述;成果的社会反响及推广及应用情况。主要解决教学问题题应聚焦而不能分散;要把主要的问题梳理3到4个。   针对成果内容明确概括地提出问题,“为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做好铺垫。成果所解决的问题在教学领域内十分重要

③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具体指出成果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法,解决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分开写;针对问题写,思路要清晰。

 

提出一条主线统领措施、模式、体系等;针对成果每个需解决的教学问题,列出每个问题的具体措施、做法及作用,最好采用标题形式;找准具有较强逻辑关系的切入点作为成果的相应支持,体现措施的有效性; 措施支撑创新性和适用性;尽量多用数据支撑,实事求是,无漏洞,经得起检验。  ④成果创新点:就是你所申报教学成果中的创新的地方(高度概括总结出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 Ø 非常优秀的工作也不是创新点: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 Ø 一般是2-3点创新点; Ø 概括总结最好采用标题句形式。

  ⑤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注意应用和实践效果阐述清楚,取得同行认可:用和成果直接相关的效果描述成果实施前后的变化情况。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成果的应用范围;主要成效;标志性成果;成果辐射作用;校内、校外评价等。

 

二、支撑材料收集:

(1)教学成果报告:按照上述要求撰写详细的报告,作为申报材料的核心部分。

(2)实践效果证明:提供学生获奖证书、论文发表刊物、专利授权书、用人单位反馈等材料,证明教学改革的实际成效。

(3)论文、教材:整理与教学成果相关的学术论文、教材等出版物,展示成果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应用基础。

(4)获奖证书:包括教学成果曾获得的校级、省级等奖项证书,体现成果的前期认可度。 

(5)媒体报道:收集主流媒体对教学成果的报道文章,扩大成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6)其他材料:如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评价问卷等,可根据需要作为补充材料提交。

PART.03教学成果报告撰写与凝练

一、教学成果凝练的流程:

 

二、教学成果结构规划:

(1)背景:阐述教学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引出改革的紧迫性。

(2)目标: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包括提升学生能力、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等,目标应具体、可衡量。

(3)方法:详细描述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举措。

(4)成效:通过数据、案例、反馈等方式,全面展示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如学生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等。 

(5)推广价值:分析教学成果的推广价值和适用范围,提出推广的策略和建议,展示成果的可复制性和可借鉴性。

三、成果总结重点与核心

(1)以成果出发点并以此为展开,不要过多涉及研究过程等,与结题报告不同,重点阐述成果,论证成果,说明成果,使读者(专家等)系统全面地了解所取得的成果,进而全面评判、接受或应用这个成果。

(2)报告中提供的所有理论依据、实践效果、工作成绩、成就等都是为了说明该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和“可移植性”等等。

四、撰写技巧及注意事项:

 

(1)突出创新:在报告中强调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如独特的教学模式、新颖的评价方法等,使成果在众多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

(2)数据支撑:用具体的数据和案例支撑观点,如学生竞赛获奖数量、就业率提升等,增强报告的说服力。

(3)逻辑清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撰写报告,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内容层次分明,便于读者理解和评审专家评审。

(4)语言规范:使用规范的学术语言,避免口语化和主观化表述,确保报告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来源:华师慧教育科技院2025年4月27日)

一审一校/万雪婵  二审二校/蒙海涛  三审三校/李萍

终审:kjyxqhzcadmin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