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职教专业建设难题,共探数智职教发展新路径
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漫漫征途中,“五金”(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建设遭遇了诸多困境,严重影响着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今天,结合我们前期与院校合作交流过程中的反馈,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这些问题,并挖掘破解之法。
一、专业建设面临的 “五大失衡” 痛点
专业与产业脱节 :随着产业升级的加速,部分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更新缓慢,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例如,一些地区制造业已向智能化、精密化转型,但当地职校机械制造专业未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仍侧重基础机械加工,未融入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制造技术等新知识,导致培养的学生难以适配企业对智能设备操作、维护人才的需求,出现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却招不到对口工作的尴尬局面。
课程内容滞后 :教材更新周期长,难以跟上新技术、新工艺发展步伐。以电商专业为例,当下直播电商、跨境电商如火如荼,可不少院校电商教材仍聚焦传统电商平台运营,教学案例陈旧,学生学完所学与企业实际操作脱节,企业还得重新培训,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师资实践力欠缺 :多数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在烹饪专业,部分烹饪教师未在知名酒店或餐饮企业长期实操,对当下流行的菜品创新、高端烹饪设备操作不熟悉,“双师型” 教师比例低,难以传授学生前沿实用的烹饪技能,培养出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欠缺。
实训基地 “虚化” :校内实训基地为降低成本,多采用模拟设备,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差异大。如财经类院校金融实训室,模拟交易软件与真实金融市场交易平台规则、界面不同,学生操作后到金融机构实习,对实际交易流程、风险管控一头雾水。同时,企业因顾虑成本、管理等问题,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性不高。
校企合作浮于表面:很多校企合作仅是签订协议,未建立深度合作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动力不足,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未充分吸纳企业意见,导致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契合度低,学生就业后适应期长,企业用工满意度不高。
二、以产教融合为轴,构建 “五链融合” 闭环系统
为攻克上述难题,“五金” 建设应摒弃单点突破思维,打造 “需求 — 设计 — 实施 — 反馈” 系统化闭环,以产教融合为纽带,实现五链深度融合。
专业链对接产业链 :职业院校需紧密关注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动态,如中西部地区依托资源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院校及时调整专业群设置,建立产业需求、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可邀请企业专家、行业协会共同研讨专业设置,根据产业链各环节岗位需求,精准打造金专,确保专业设置超前布局,契合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课程链融入技术链 :校企联合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将企业实际项目、岗位标准转化为教学案例。如邀请电子企业工程师,把企业真实电路板设计项目、电子产品检测标准带入课堂,开发活页式教材,实时更新技术内容,让金课与金教材同频共振,学生在学习中紧跟技术前沿。
师资链贯通能力链 :推行双导师制,企业工匠定期到校授课,教师假期到企业挂职锻炼。例如建筑专业教师到设计院参与实际项目,了解最新设计规范、建筑软件应用,回校后将实践经验融入教学,培养出能教学、研发、服务的金师团队,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实训链赋能生产链 :建设虚实结合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生产线。如汽车专业引入 4S 店汽车维修生产线,企业师傅现场指导学生实操,同时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汽车碰撞、复杂电路维修等高成本、高风险场景,实现教学、实训、生产一体化,打造金地,增强学生实战能力。
评价链驱动质量链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企业满意度、学生就业质量为核心。通过企业定期反馈学生顶岗实习表现、毕业生成长数据,以及毕业生就业率、薪资水平、晋升速度等指标,形成培养、就业、反馈、优化闭环,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校企深度协同的 “三化” 策略实施路径
治理机制生态化 :成立政校行企共建的产教融合联盟,如某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产教联盟,各方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实行双院长制、双导师制,企业高管参与学校管理决策,技术人员融入教学团队,深度介入人才培养各环节。
教学过程场景化 :开发工学一体化工作站,融入企业真实任务。如广告设计专业与广告公司合作,学生在工作站为企业设计真实广告项目,边学边做。利用虚拟仿真实训技术,解决珠宝鉴定、化工操作等专业高成本、高风险实训难题,提升教学效果。
资源整合数智化 :搭建产教融合大数据平台,打破校企数据孤岛,实现人才需求预测、教学监控、就业跟踪全流程数字化。开发云教材、AI 实训系统,让教师随时更新教学资源,学生借助智能辅导提升实践技能,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四、从 “单点突破” 到 “系统赋能” 的闭环效应
在双高计划引领下,“五金” 专业建设需构建五维联动闭环生态。从产业调研、企业诊断明确需求,校企共定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到双师协同教学、虚实结合实训,再到学生顶岗实习参与企业项目,最后以就业质量、企业反馈驱动专业迭代,实现系统赋能,提升职业教育整体水平。
职业教育 “五金” 建设是产教融合系统工程。只有打破校企壁垒,构建共谋、共建、共评、共享生态闭环,才能让专业建设从 “镀金” 变 “真金”,为产业升级输送源源不断高素质人才。数智职教聚焦职教数字化转型,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让我们携手共探职教未来,见证职业教育在数智浪潮下蓬勃发展,为社会经济腾飞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数智职教2025年5月6日)
一审一校/万雪婵 二审二校/蒙海涛 三审三校/李萍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