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齐说职教 | 丝绸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研究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6-27 09:09:03 浏览次数: 【字体:

摘要:将丝绸文化浸润高职英语课程育人全过程,实现语言发扬文化、文化浸润语言,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调研及教学实践,从目标、内容、路径三方面探讨了丝绸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程育人的具体育人模式。

关键词:丝绸文化;高职英语;课程思政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丝绸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道德内涵、特有的价值观念、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世界性意义。

我校坐落于著名的“丝绸之乡”淄博市周村区,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丝绸”文化为主线,以源于“丝绸”的“卓越、精细、亲和、久远”为实质,以培育“一桑一蚕”无私奉献精神、“一梭一丝”时尚工匠精神和“一带一路”开放创新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三种精神贯穿育人全过程,润物无声,浸润学生成长成才。

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下,广大青年学子面临文化多元和价值多元的选择。高职英语是学生接触外国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的有职教特质的校园文化浸润英语课堂,在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助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服务。

近年来学界充分意识到推进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在国家、社会、学科以及个人层面全方位的重要意义,并从不同维度对其进行解析。主要体现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本质、立德树人的理论阐释、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式、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课程思政评价研究、课程思政学生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从主题来看,既有理论解析,也有教学实践,基本涵盖了课程思政建设的不同维度,但缺少对该背景下英语课程思政与特色校园文化融合的特色性探索。

二、研究意义

(一)强化文化育人特质,彰显育人功能

以“丝绸文化”为内核的校园文化,具有时代特征、职教特质、地方特色、专业特点,契合高职英语课程培养新时代“丝路人”育人目标,嵌合“六位一体”的课程结构,融合“学-思-践-悟”螺旋式课程思政路径。

(二)厚植丝绸文化精神,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立足校园文化特色,将“丝绸文化”融入英语教育中,内化为学生的学习要求,培育学生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从容地讲好中国故事、校园故事,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和国际话语传播能力。

三、研究内容

(一)“丝绸文化”契合高职英语课程育人目标研究

我校是一所以丝绸文化为特色的高职院校,《高职英语》作为面向全校高职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类人文素养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贯穿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重要思想,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以培养具有中国情怀、职场涉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依托“无私奉献精神、时尚工匠精神和开放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精神内涵,深度挖掘思政元素,确定由“自信爱国”到“匠心守诚”,再到“开放创新”课程思政主线。遵循该主线,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职业素养要求融入课程目标,契合培养新时代“丝路人”育人目标。即:坚定文化自信,塑造良好思维品格,提升职场涉外素养,开阔国际视野。

(二)“丝绸文化”嵌合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研究

将“丝绸文化”嵌合课程内容, 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开拓创新”“开放包容”六大维度,重构“六位一体”课程结构。对课程主题归类,挖掘思政元素、积累思政素材;将时事新闻、社会热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合,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受众意识、问题意识和国际视野,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世界、理解中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高职英语授课对象涉及不同专业,同一纬度的课程思政侧重点也有所差异。而思政元素挖掘往往与专业特点、职业素养养成相脱节,与岗位需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嵌合度不够,不贴切、不科学;思政资源零散、杂乱,整合度低、内容固化、不能及时有效共享。如何根据专业岗位和学生特点,科学、有效地挖掘丝绸文化中思政元素的“触点”和“融点”,有针对性地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成为研究的难点。

基于专业大类整合思政元素,提高思政内容契合度。按照各专业所属专业大类,分类梳理、归纳、整合思政元素,并将这些元素或内容结构化、序列化和情境化,使“碎片化”的内容形成有机联系。结合区域发展需求、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将有关思政元素明确化,形成对接育人目标的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侧结构, 实现结构化整合。基于英语课程主题相关性和内容互补性,梳理、归纳思政元素,实现系列化整合。基于职业情境的关联性将分散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真实情境中,使碎片化的思政元素与职业情境深度耦合,实现情境化整合。

(三)“丝绸文化”融合高职英语课程路径研究

开辟“学-思-践-悟”的“四渐进”螺旋式路径,实现“丝绸文化”有机融入。通过“价值引领+语言知识激活”,完成“初步学习、深入思考”,实现“学而思”;通过“价值塑造+语言输入、输出”,完成“知行实践”,实现“思而践”;通过“价值观践行+语言学习反思自省”,完成“透彻领悟”,实现“践而悟”。

通过“学—思—践—悟”螺旋式融合路径,实现文化育人、思政育人。通过“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的螺旋式融合路径,将蕴含着追求至纯至真、尽善尽美、诚实守信、开放包容、和平友好的丝绸文化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文化认同,实现文化育人;将从古老的手工织机到现代智能生产线,从精美的丝绸产品、精湛的丝绸制作技艺折射出的丝绸人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夙兴夜寐的奉献态度融入课程思政,培养“一桑一蚕”无私奉献精神、“一梭一丝”时尚工匠精神和“一带一路”开放创新精神,实现思政育人。

四、结语

将丝绸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程育人,是英语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通过多维度探索丝绸文化的融入途径,将特色校园文化与教学内容融合,通过文化体验,进行文化比较,树立文化自信。秉持“平等、包容、开放”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能用客观、批判的思维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提升用英语表达中华文化的能力,最终达到树立中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意识、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虹,于睿.大学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呈现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3):42-48

[2] 徐锦芬. 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研究[J].外语界,2021,(2):18-24

[3] 何莲珍. 从教材入手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2):18-22.

(作者:胡燕 齐耕智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网2025年6月23日)

一审一校/万雪婵  二审二校/蒙海涛  三审三校/李萍

终审:kjyxqhzcadmin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