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锻造新工匠 校企共育结出实践果
装备智造学院玉柴现场工程师班完成双阶段实训
2025年6月27日,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23级玉柴工程师班顺利完成为期一个多月的校企联合培养。项目通过“企业专家进课堂+学生驻企实训”双轨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无缝衔接。
5月26日至6月13日,玉柴集团资深工程师团队驻校开展专项授课。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杨万叶、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人大代表李海桦大师、全国技术能手刘先黎邓企业大师到校给同学们带来前沿技术课程,使学生提前掌握产线核心技能。
图1杨万叶大师授课现场
图2李海桦大师授课现场
图3刘先黎大师授课现场
在结束了为期三周的校内深度授课后,于6月16日,同学们整装出发,进驻玉柴集团核心区域,开启为期两周的沉浸式企业实训。校内课堂沉淀的理论精华,即将在生产一线绽放光芒。
实训首周,全体学员投身FANUC设备维修岗位技能特训营,展开为期一周的高强度、系统化学习。在这里,FANUC数控系统的奥秘被层层揭开。
图4 特训营开班仪式
图5 PMC(可编程机床控制器)理论知识学习
学员们从PMC的基础架构入手,逐步攻克梯形图编程的逻辑构建、精准故障诊断与高效参数优化等核心技能,每一次成功的程序运行都是向合格设备“守护者”迈出的坚实一步。通过理论学习与虚拟演练无缝衔接,为实战操作铺平道路。
图6 学员们正在进行虚拟仿真练习
图7学员们正在进行实操练习
第二周的实训舞台转向玉柴模具公司的生产一线核心区域。学员们被分为3组,以依次轮流的方式,全景式深入体验现代制造的精密流程与高效运作。在机床装备车间,伴随着巨型龙门铣床与精密加工中心的轰鸣运转,一组组学员紧随经验丰富的师傅,近距离观察复杂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全过程,深入学习高精度、高效率制造背后不可或缺的设备维护精髓与运行保障体系的核心要义。
图8 学员们在机床装备车间进行学习
移步至快制车间,数字化设计到实物快速成型的魔力扑面而来。另一组学员们在此见证了3D打印设备如何逐层堆叠出创新原型,激光切割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将创新构想迅速转化为实体。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先进制造技术的魅力,更彻底刷新了同学们对传统制造周期与可能性的认知边界。
图9 学员们在快制车间进行学习
辗转至工装车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制造哲学得到最生动的诠释。轮换至此的小组学员们驻足于专用夹具与高精度检具的制造现场,深刻理解了每一件精密的工装都是保障大批量、高质量、高一致性生产的幕后基石,亲身感受到精益求精、毫厘必争的工匠精神如何在细微之处闪耀光芒。
图10 学员们在工装车间进行学习
这种精心设计的分组轮训、有序流转模式,最大化利用了宝贵的实训时间与资源,确保每位学员都能深度参与、系统掌握不同生产环节的核心知识。玉柴集团的技术骨干全程伴随指导,结合现场设备运转状态与真实生产案例进行生动教学,将设备维护的“真经”与应对突发状况的“智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未来的工程师们。
从企业大师进校园传道授业解惑,到FANUC特训营硬核技能的集中淬炼,再到深入三大核心车间的轮转实践与沉浸体验,这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培养链,是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与玉柴集团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卓越实践成果。玉柴相关负责人刘固勋大师对此高度评价:“这种将真实生产环境、前沿技术应用和企业严苛标准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模式,精准对接了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学员们在分组轮训中展现出的高效学习能力、快速适应能力和扎实的实操潜力,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产业生力军的蓬勃朝气。”学员们同样收获满满,普遍认为分组轮训极大提升了学习效率与实践深度,大师点拨、技能特训与车间见学三位一体,不仅显著提升了专业核心能力,更明晰了职业发展方向,在心中铸牢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之魂。这段宝贵的玉柴实训经历,必将为他们的职业航程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力,助力未来在广阔的装备制造领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供稿/装备智造学院 文/图/余圣新
一审一校/余圣新 二审二校/黄斌斌 三审三校/辛华健
用户登录